看天下奇闻异事趣事,揭秘世界奇闻怪事真相!

揭秘古代中榜之后 怎么汇合参加聚会

未解之谜 2016-02-29 17:11:13网络猎奇窝

又到高考发榜时,随之而至的是应接不暇的宴请。考生请师长,称为“谢师宴”,亲朋请考生,称为“恭贺宴”。在古代考中后类似的宴请、聚会也很多,其规格、花费甚至远超现代,而很多时候还由国家买单,也有实行AA制。

在古代中国,及第学子的宴请并不是随便吃的,十分有讲究。以唐代为例,文科考生便有“鹿鸣宴”、“烧尾宴”、“闻喜宴”、“相识宴”、“关宴”等各种规格和形式的吃请。

这些宴请是唐代科举生活中一道独特风景,但并非自唐代才有,早在魏晋时期便出现了以庆祝学子、晚辈加官进禄为主题的宴请。只是到了唐代,由于科举考试体系的形成,各种宴请才有了固定的形式。

由于经济发达,唐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高,时人最喜欢聚餐,公私宴集盛行。如朝廷便有一种“会食”制度,即把公事拿到饭桌上来谈。会食又称“堂饭”,百官一起聚会,规模很大。遇到人生三大喜事之一的“金榜题名”,自然更要聚了。

据《新唐书·选举志上》记载,鹿鸣宴是唐代地方官员为本地通过乡试学子(新科举人)举办的一种宴请,时间一般放在放榜的次日。因宴会上演奏《诗经》中的《鹿鸣》篇助兴而得名,是在周代“乡饮酒礼”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聚会形式。到后来,菜肴中真的出现了鹿肉,此宴成了名副其实的鹿鸣宴,一直盛行到清末。

在唐代,比鹿鸣宴高级的聚会是闻喜宴,这是新科进士的宴请,普通举人是没有资格参加的。

到了宋代,以学子为主角的宴请同样盛行,聚会的规格更高。在唐代闻喜宴基础上,出现了相当于国宴的“琼林宴”。赵匡胤(宋太祖)当了皇帝后,亲自宣布登科进士名次,并赐宴庆贺。这种宴会,因设在御花园琼林苑中而得名。南宋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民族英雄元文天祥便曾参加过琼林宴,并写下了《御赐琼林宴恭和诗》。

元、明、清三代,琼林宴又称“恩荣宴”,但民间仍习惯称这种科举时代最高等级的聚会,为琼林宴。

至于武科生,也有相应的宴会,叫“鹰扬燕”,“燕”与“宴”谐音,故称“鹰扬宴”。比鹰扬宴等级更高的,是“会武宴”,只有武进士才能参加。

现代同学聚会流行AA制消费方式,古代也是这样。及第学子聚会,很多情况下都是每人出份子,即所谓“醵钱”。“醵”字本义便是凑钱喝酒,聚会时甚至连酒具都是自带的。与AA制稍有区别的是,有时份子钱并不是平均分摊,比如状元等排名靠前的学子,份子钱可能要多出一些。

唐代著名的闻喜宴,是新科进士参加的第一个上规模聚会。此宴又叫“敕下宴”,在礼部放榜后、敕令发下来的当天举行,地点选在长安城内皇家园林内的曲江池。

闻喜宴最初便是及第学子凑钱喝酒,所以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解释此词条时称为“醵钱于曲江”。虽然是学子自己凑份子聚会,朝廷也会有所表示,如在晚唐时期,皇家会赏赐宫廷美食,“赐进士红绫饼各一枚。”

到李嗣源(后唐明宗)当皇帝的五代后唐时,凑份子吃闻喜宴的现象才发生改变,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及第学子聚会不再“醵钱”,吃喝开始由朝廷埋单。据《旧五代史·唐书》记载,“新及第进士有闻喜宴,逐年赐钱四十万。”

宋代继承了后唐的做法,新科进士的聚会也不要学子凑份子,赐钱更多。据宋人王栐《燕翼诒谋录》所记,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年三月,赵顼(宋神宗)赐给进士“及第钱三千缗,诸科七百缗”。到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三月,赵煦(宋哲宗)赐钱又增,“诏复增进士钱百万”,并赐“酒五百壶”。

科举及第学子的宴会活动有很多。在唐代,与闻喜宴相呼应的是“关宴”,这是新科进士在京城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聚会。因为也在曲江一带举行,故又称“曲江关宴”,或“曲江会”。

关宴的费用则全是学子自己掏,朝廷没有一点赏赐。这相当于现在同学之间的告别宴会。吃了关宴后,大家便各奔东西、各赴前程了,因此关宴又被称作“离会”。虽然关宴是自掏腰包,但并不需要自己张罗,一般由相当于现在公关公司性质的“进士团”操办。

欢迎大家关注最优雅不会污的奇闻异事网公众号:

猎奇窝 CopyRight© 2013- www.lieqiw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