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下奇闻异事趣事,揭秘世界奇闻怪事真相!

历史上活埋老人的事情是真的吗?哪些朝代有“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规定?

历史野史 2019-11-25 15:07:32未知admin

  古代“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是不是真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猎奇窝小编一起看下去。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规定存在于哪些朝代?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存在于很多地方的民间传说中,网上也有人举出这些各种版本的传说,甚至搬出一些地方戏曲的剧照来“佐证”这个所谓“朝廷龟腚”。

image.png

  实际上,这绝对是一个弥天大谎,估计就像“朱元璋屠山东”的传言一样,属于专门用来抹黑的朝天泼粪。

  相信“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这个历史谣言的人可以说对中国、对中国传统、对中国历史一无所知。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这种侮逆天道的倒行逆施绝对不会发生在中国,不管是哪一个朝代。

  为什么这么说?

  这就需要从深刻理解“以孝治天下”这一传统治国理念真正的意涵开始说起。

  “孝”的本质是“忠”,“忠孝一体”,不可分割

  虽然,首先旗帜鲜明高擎“以孝治天下”的是汉代,连人才官员选拔任用都以“孝”为第一考量标准,即所谓的“举孝廉”。

  甚至还能编造出诸如“卖身葬父”之类的段子来愚弄老百姓。

  但是,“孝治天下”有更早的历史。

  比如,虽然还有争论,“孝经”成于汉代之前的可能性很大。

  如何来看待始于汉代,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的“孝治天下”呢?

  本质上说,“孝”就是“忠”,“忠孝一体”,不可分割。

  要正确理解这一点,又需要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

  人们都知道,儒学在汉之前并非显学,根本原因就是,儒学对于乱世治国来说是无用之学。

  儒学之所以被汉武大帝尊为国家哲学,是始于汉代经学家、公羊学派大儒董仲舒的妙手。

image.png

  董仲舒成功售卖给汉武帝的儒学实际上是用阴阳五行异化了的儒学,董仲舒以所谓“天人”哲学为核心异化了的儒学在《春秋繁露》中进行了系统论述。

image.png

  《春秋繁露》实际上就是用阴阳五行来重新解释孔子的《春秋》。

  董仲舒的儒学体系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十端”,即天地人阴阳五行。

  其中,天是他这一体系的“神”,天的“行为”,即所谓“天道”是宇宙的最高准则。人世间万物都必须遵从天道,如果谁,包括人间帝王在内,侮逆天道都是不能被容许的,必然会遭遇天道的惩罚。

  民间所谓“伤天理”此其所谓也。

  而阴阳五行是天道的具体准则。

  董仲舒什么样的生花妙手让不受人待见的儒学化身成为“独尊”的国家哲学了?

  核心在于,董老爷子将“天道”阴阳五行扩展到人类社会,最大的卖点就是用“五德循环”解释王朝更迭的顺序,从而将以汉代秦解说成了顺应天道的必然。

  比如,民间广泛流传的“高祖斩白蛇起义”的段子也是为了契合“五德循环”而编造出来的。

  这样,汉朝就是受命于天的正统,是顺应天命,从而用“天道”赋予大汉的“合法”地位。

  其次,最被汉武大帝看重的另一个卖点就是用阴阳五行赋予“君权天授”的“合理性”。

  这种合理性在于,国以家庭作为为基本模型。

  于天道而言,上天是父亲(《为人者天第四十一》称,“天亦人之曾祖父也”),君王是上天的儿子,天子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天子的行为属于代天牧民。

  于国家而言,君王是臣子的父亲,即所谓君父;臣子是君王的儿子。儿子的一切都是君父恩赐的,臣子对君父自然需要保持绝对的忠诚和顺从(下文“子受之”就是指这个)。

  这种忠诚和顺从,在家庭关系中就是“孝”。

  而,

  孝者,天之经,地之义

  我们经常使用一个成语,“天经地义”,来指理所当然的事。

image.png

  在中国,最优先的“天经地义”就是孝。

  《春秋繁露》之《五行对第三十八》就用五行来解释孝之所谓天经地义:

  河间献王问温城董君曰:“孝经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何谓也?”对曰:“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藏,冬之所成也。是故父之所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子养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诸父所为,其子皆奉承而续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尽为人之道也。故五行者,五行也。由此观之,父授之,子受之,乃天之道也。故曰:夫孝者,天之经也。此之谓也。”王曰:“善哉!天经既得闻之矣,愿闻地之义。”对曰:“地出云为雨,起气为风,风雨者,地之所为,地不敢有其功名,必上之于天,命若从天气者,故曰天风天雨也,莫曰地风地雨也;勤劳在地,名一归于天,非至有义,其庸能行此;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贵于土,土之于四时,无所命者,不与火分功名;木名春,火名夏,金名秋,水名冬,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贵者也,其义不可以加矣。五声莫贵于宫,五味莫美于甘,五色莫盛于黄,此谓孝者地之义也。”王曰:“善哉!”

  简单来说就是,“天之经”就是君权天授;“地之义”就是臣忠君。

  两者都是天道,都是基于家庭模式下的父子关系。

  因此,天与君王,君与臣子,本质上都是父子关系。

  而臣与子,对君与父,必须“皆奉承而续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尽为人之道也。”

  因而,君臣即父子,忠就是孝,孝就是忠,忠孝一体,不可分割。

  这也是后世进一步演绎出来的“三纲”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依据,至于“夫为妇纲”,则是基于《阳尊阴卑第四十三》中“贵阳而贱阴也。……丈夫虽贱皆为阳,妇人虽贵皆为阴”的“原理”。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岂有此理嘛!

  总之,“孝就是忠,忠就是孝”,“孝者,天之经,地之义”,引申开来就是“忠者,天之经,地之义”。

  也就是我国2000多年历史,无论朝代如何更迭,始终奉行“孝治天下”的根本“法理”所在。

  在“孝者,天之经,地之义”这一根本“天道”之下,会有任何一个朝代的任何一位君王敢于侮逆天道,搞出一个什么“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龟腚?

  岂有此理嘛!

猎奇窝 CopyRight© 2013- www.lieqiw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