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下奇闻异事趣事,揭秘世界奇闻怪事真相!

“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考古发现 2018-04-11 09:48:00未知admin

据中国文物信息网(贾昌明):4月9日至10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召开,入围终评的26个项目进行了为期一天半的演示汇报,4月10日下午,评委会经过评议和无记名投票,选出了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山东章丘焦家遗址、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 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吉林安图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十个项目当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该活动始终坚持了严谨求实的学术标准,同时关注了文物保护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推广。因此这项活动不仅在学术界,而且在社会各界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也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关注。”


宋新潮同时指出,很多重要考古发现是考古学家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懈努力奋斗得来的;还有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基本建设考古中发现的,同样需要考古学家在发掘过程中仔细、认真的工作,抢时间历经很多周折才得来;同时,还有很多重要发现是在和盗墓、盗掘古遗址的斗争中得来的,是考古学家、文物保护者跟盗掘行为不断斗争的结果。因此,考古工作取得的所有成果都是广大考古工作者不断奋斗、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结果。希望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活动能够唤起全社会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能够使我们把文物保护从自觉变为实际行动,这是举办“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


本届终评会评委是通过抽签方式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陈洪海、陈星灿、方辉、高星、韩国河、霍巍、焦南峰、李季、李让、李伯谦、李水城、林留根、刘庆柱、宋建、童明康、王巍、信立祥、闫亚林、张凌、张庆捷、赵辉(按姓名拼音排序)等21位评委来自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中国文物报社等单位。


类型丰富 学术性强


此次评出的“十大考古新发现”,既是2017年度全国考古发现中的杰出代表,也是当代中国考古学理念、技术和方法的集中展示。


从类型上看,既有传统的聚落、城址、墓葬等类型,也有洞穴遗址、宫观遗址、神庙遗址、浅水埋藏遗址等不多见的类型。这些项目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如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对新疆地区四万多年以来古人类演化发展过程和确立区域文化发展的编年框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展示了大汶口文化中期以来迄于晚期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首次清晰构建起完整的庙底沟文化聚落形态,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为研究西周时期中原王朝与西北边陲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重要资料,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展现了郑韩故城在中国都城城市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揭开了栎阳这座秦汉重要都城的位置之谜,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终于明确了长期悬而未决的东汉帝陵位置、布局及特征问题,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不仅是我国道教考古大规模发掘的第一次、而且是道教文化发源地的第一次祖庭基址发掘,吉林安图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是近年来发掘保存状况最好、揭露面积最大、也最为重要的金代建筑祭祀遗址,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不仅是明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而且是内陆水下考古的有益尝试。


现场交流热烈 严谨中有激情


26个项目的汇报人给观众带来精彩的考古发现,更带来新方法、新技术的全方位运用,吸引了现场评委和专家的高度关注,提问的次数大大超过往年。评委们纷纷提出带有学术意义阐释性的点评和提问,形成热烈的交流互动。


汇报会无疑是严肃认真的,但也不乏诗意和激情。有的汇报人将高深艰涩的学术语言转化为富有文采和诗意的语句,甚至得到评委“文采飞扬,别具一格”的评价,有的汇报人慷慨激昂,将辉煌考古发现与当今联系起来,以历史经验面向未来,体现了考古人深厚的家国情怀。所有这些,都给在场听众耳目一新之感。


媒体和社会关注度空前高涨


终评会吸引媒体程度超过往年,许多媒体到场报道并抓住各种机会采访评委和汇报人。终评会不但吸引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记者到现场报道,会场更活跃着一群新媒体人的身影。各新媒体平台如国家文物局官方微信和微博、“文博中国”(中国文物报)、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微博、中国考古网、微信公众号“挖啥呢”等新媒体都进行微博直播和微信推送。评选活动办公室联合网易直播和一直播平台进行全程视频直播,并在会议间隙采访专家评委和项目负责人,把终评会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呈现给广大公众。“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占据网易客户端首页头条,一直播平台半天的观看量就达到25万多。终评结果揭晓后,“文博中国”微信的第一时间推送,在1小时内阅读量轻松过万。所有这些,使得“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为全民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的话题。


终评会的社会参与度也空前高涨,参加终评会的社会人士大大超过往年,不但有年轻学者、在校学生,还有许多考古爱好者,有的甚至从外地专程赶来听会。会场座无虚席,很多观众是站着听完整个终评会的。


相关报道: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据光明日报(李韵):10日下午,“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山东章丘焦家遗址、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宁夏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吉林安图宝马城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榜上有名。


1、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及其环境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及其环境


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距今45000年左右,为当时古人类生活居住之所。它是在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在这里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石制品与大量动物骨骼碎片。目前已鉴定出这些骨头属于食肉类、兔类、羊、驴、犀牛、棕熊以及鸟类等小动物。专家表示,这些动物骨头说明,生活在这里的人类以狩猎为主;也说明,当时这里应该是草原,这些猎物是他们从其他地方获取后,带到洞内的。动物骨骼破碎程度较高,有明显的切割、灼烧、敲击等痕迹。专家分析,这种“敲骨吸髓”可能是当时的人类在食物比较短缺的情况下,对骨脂骨油需求而采取的一种行为。


2、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山东焦家焦家遗址大型墓葬M91随葬玉器


山东焦家焦家遗址大型墓葬M91随葬玉器


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海岱地区年代最早的城址。专家介绍,在遗址区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的城墙和壕沟遗存,城墙的年代不会晚于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范围内发现215座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表现出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色。部分大型墓葬不仅规模大、随葬品数量多、棺椁齐全,墓葬规格高,而且随葬的陶器、玉器精美,随葬品丰富,还有彩绘陶器和黑陶杯等。随葬品很多已具礼器性质。种种迹象表明,距今5000年前后鲁北地区的社会分化和等级差别已经产生并不断强化。城墙和壕沟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焦家遗址是当时鲁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焦家遗址作为该地区大型的中心聚落遗址,也为以城子崖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找到了重要的源头。


3、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


山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偏洞室墓M283


山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偏洞室墓M283


该遗址共发现史前墓葬343座,墓葬分布十分密集,且明显经过严格的规划。多数墓葬没有发现随葬品,仅在少量墓葬中发现有尖底瓶、彩陶盆、彩陶壶、夹砂罐、陶钵、陶杯等日用陶器,还有陶环、石环、石串珠骨簪、骨环、蚌壳等装饰品。根据随葬陶器及碳十四测年数据,初步判断该批墓葬的年代为庙底沟文化时期。专家表示,这是国内首次确认的庙底沟文化大型成人墓地。其为杨官寨遗址聚落布局、庙底沟文化聚落形态、埋葬习俗、婚姻状况、人群血缘关系、社会组织状况等课题的研究积累了珍贵的实物材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4、宁夏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


宁夏彭阳姚河塬遗址兽面纹象牙杯


宁夏彭阳姚河塬遗址兽面纹象牙杯


该遗址分为晚商、西周、东周三个时期,以西周为主。遗址分居址区、作坊区和墓葬区。居址区内发现有水网、路网、壕沟、墙体、灰坑等。墓葬区位于遗址东北部,面积约5万平方米,共钻探出墓葬、马坑、车马坑、祭祀坑50余座。甲字形墓葬出土轭、轴、毂等青铜车器,另有玉璧、骨梳、蚌器、甲骨文等。另外,遗址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共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2块,总计发现文字50字。专家分析,姚河塬遗址应属于某一西周封国的都邑遗址,证明西周王朝对西部疆域的管理采用的也是“分封诸侯,藩屏王室”模式,为了解西周国家的政治格局、周王朝与西北边陲地区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


5、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


河南新郑郑国三号车马坑全景


河南新郑郑国三号车马坑全景


该遗址考古是对郑韩故城城门进行的第一次科学发掘,揭露了春秋战国时期城门的构造、16条春秋至明清时期道路的走向,印证了史书中对郑国“渠门”的记载,起到证史、校史作用。同时发现战国时期带有防御体系的瓮城城墙,专家说,这在中原地区东周时期王城遗址中是首次发现。尤其是郑国三号车马坑是继郑公大墓之后的又一惊世发现。郑公大墓由若干个陪葬墓和车马坑组成,之前陆续发现过陪葬车马,加上三号车马坑的发现,出土的车辆和马匹之多,在我国东周考古发现中实属罕见。饰有青铜和骨器构件的彩席顶棚、舆长约2.2米的大型安车,为研究我国周代车马葬制、葬俗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依据。


6、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


陕西西安栎阳遗址三号古城三号建筑遗址


陕西西安栎阳遗址三号古城三号建筑遗址


在精确测量和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撑下,通过大范围勘探和小规模发掘的方法,复探一号古城,并经勘探、发掘确定了二号古城、三号古城,在三号古城内发掘确定了多座大型宫殿建筑。在三号古城试掘中出土大量筒瓦、弧形板瓦、素面、动物纹、云纹瓦当等建筑材料,并出土拼对出槽型板瓦、巨型筒瓦、巨型瓦当。专家说,根据文献记载及出土遗物,三号古城上限不早于战国中期,与文献所载秦献公、孝公建都栎阳时间吻合,为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栎阳,是商鞅变法发生之地。城址延续到西汉前期,由此判断,它应该是塞王司马欣之都,为汉初刘邦都城栎阳。从发现看,三号古城发现的半地下建筑、浴室、壁炉等设施,以及空心砖踏步、瓦当等遗物,是迄今为止在秦考古发掘中的最早发现,而且相当多的秦汉建筑制度均应始于栎阳城。


7、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


河南洛阳朱仓M722陵园遗址1号台基东部及内陵园东门址


河南洛阳朱仓M722陵园遗址1号台基东部及内陵园东门址


通过十余年的考古工作,明确了东汉帝陵墓冢的基本特征。东汉帝陵的封土为圆形,墓葬为长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墓,墓道为南向。东汉陵园遗址布局也逐渐明晰。东汉陵园采用内外陵园制度。内陵园是以帝后合葬墓为中心,周边有围墙或道路环绕。外陵园以大面积夯土建筑基址为主,集中分布在内陵园的东北侧。文献中记载“石殿”“钟虡”“寝殿”“园省”“园寺吏舍”等陵园诸要素,均与考古发现初步对应。通过一系列调查与发掘工作,为今后研究东汉时期陵寝制度的内涵与演变,以及进一步探讨各陵陵主归属等问题,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为今后洛阳东汉帝陵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8、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


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发掘区俯瞰


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发掘区俯瞰


本次考古发掘基本摸清了大上清宫的分布范围、宫观建筑的格局和历史演变脉络,出土大量宋至清的瓦当、滴水、脊兽、石栏杆等建筑材料及货币、陶瓷器等生活用具,为探究大上清宫的历史沿革、建造艺术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同时也为研究道教发展史和道教考古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实物资料。专家们认为,大上清宫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揭露地层关系最清晰、出土遗迹最丰富的具有皇家宫观特征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遗址,是宗教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


9、吉林安图宝马城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


吉林安图宝马城长白山神庙遗址四号基址


吉林安图宝马城长白山神庙遗址四号基址


此次根据出土的玉册,可以确证其为金代皇家修建的长白山庙故址。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金世宗效仿中原皇帝封禅五岳之举,始封长白山神为“兴国灵应王”,并在长白山北侧建庙奉安,春秋之际派遣官员前往祭祀。金明昌四年(1193年),金章宗为了表达对长白山的崇敬,又册封长白山为“开天宏圣帝”。宝马城选址经过精心考量,占有区域内最为高敞的地利,城内建筑轴线的南向延长线正对长白山主峰。天气晴好时,从宝马城南眺,长白山主峰尽收眼底,体现了其超然的地位。宝马城遗址是近年来发掘的保存状况最好、揭露面积最大、最为重要的金代建筑遗址之一,也是东北地区辽金时期乃至全国考古工作中少见的高等级遗址。该遗址的发掘,是中原地区以外首次通过考古发掘的国家山祭遗存。


10、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


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文物出水现场


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文物出水现场


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共出水各类文物三万余件,实证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本次发掘出水文物包括属于张献忠大西政权的金封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和“大顺通宝”铜币,铭刻“大西”国号和年号的银锭等。此外还有属于明代藩王府的金银封册、金银印章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铁刀、铁剑、铁矛和铁箭镞等兵器,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物质文化乃至明末清初的社会历史走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考古发掘还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内水考古项目。发掘过程中创新工作理念,运用了大量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本次考古工作中志愿者全程参与发掘,在公众与考古之间搭建了桥梁。


相关报道:新疆通天洞遗址列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据人民网乌鲁木齐4月11日电(韩成玺):10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经评审和投票,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山东章丘焦家遗址、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等十个项目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通天洞遗址是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完整保存着从旧石器时代到3500年前古人类生活、居住的遗存。遗址中发现有连续堆积的旧石器-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地层,这不仅填补了新疆旧石器考古空白,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重大发现,对了解新疆地区四万多年以来古人类演化发展过程、确立区域文化发展的编年框架有重要意义。


通天洞遗址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南20km的萨吾尔山,是一处花岗岩洞穴遗址。2016至201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对吉木乃通天洞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合计65平方米,发现了距今45000多年的旧石器中期向晚期过度的文化层堆积,出土各类石器、铜器、铁器等各类编号标本和动物化石2000余件。


遗址出土的典型莫斯特文化遗存在国内目前只发现于少数几个遗址,莫斯特文化作为旧石器中期文化的代表在欧洲、西亚等地有着广泛的发现,但中国的发现一直以来凤毛麟角,存在争议。通天洞遗址以明确的地层序列、风格鲜明的石器工业特征和严格的年代数据证明了旧石器中期文化的存在,勒瓦娄瓦类型的莫斯特文化在中国的西北边陲被学界一致确认,这对于中国旧石器考古来说是一个突破性的发现。


相关报道:2017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多数已是“网红”


据北京日报(刘冕):昨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山东章丘焦家遗址等10个项目榜上有名。与往年“新发现”鲜为人知不同,今年“新发现”很多已是“网红”,这说明全社会对于考古的关注度正在不断增强。


2017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大致可以分为史前石器时代、商周、秦汉和宋元明四个段落,跨越万年。“今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主动发掘项目占绝大多数,工作延续时间普遍较长,更加注重对遗址、遗物的研究和分析。”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


与往年入围项目大多鲜为人知不同,今年10项考古项目多数已成为“网红”,每一项的微信宣传数量都超过188条。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网上曝光率超过千次,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曝光度”则达到950余条。


更令人惊喜的是,越来越多地方政府正在主动将考古项目与旅游、科普等结合,引导更多人正确认识考古,并对中华文明起源产生兴趣。以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为例,发掘全程引入了志愿者,这在全国尚属首次。王巍说:“与以往多是追着挖掘机后边抢时间不同,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社会公众,对于考古的认知程度有了变化,为考古‘让路’成为主流趋势。”


严谨的考古工作者保持着冷静,拒绝过度开发或误读。入围项目中,名气最响的一项当属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参评时,项目名称为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项目改名,原因竟是不愿意蹭“热点”。王巍说:“这处遗址被熟知,可能因为张献忠沉银,但这里不仅发掘了大量金银器,还有大量武器被发现,是一处古战场。而且沉银容易被误读,比如可能是因为船负载过大主动放弃一些运输金银等。”


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说:“根据考古学科的特点,每年都会有新的发现。其中最具有推进考古学学科发展的,提供了新的材料、新的信息、新的研究成果的项目就可以入选‘十大’。今后,公众参与度和社会关注度等也将成为评选的重要参考指标。”


王巍透露,今年算是考古丰收年,因此评选过程很激烈。至少两三个未入围的项目,还在继续发掘,非常有希望冲击下一次“全国十大”评选。


历史“新”解


1.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


新疆境内发现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完整保存着从旧石器时代到3500年前古人类生活、居住的遗存。这里还发现了5千年前小麦等植物遗存,而这里很可能是小麦传播到内地的必经之地。


2.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被称为城市,至少要有社会分化、贫富差距被拉开、出现等级等等。考古工作者在黄河下游找到了寻找多年的城市雏形。这座“城”的年代不会晚于大汶口晚期,是目前发现的海岱地区年代最早的城址。


3.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


偏洞室墓的历史至少往前推进了千年。这里共发现史前墓葬343座。墓地内墓葬排列有序,无任何叠压打破关系,方向均为东西向,应经过严格的规划。其中,偏洞室墓数量最多,占墓葬总数的80%以上。这也是国内首次确认的庙底沟文化大型成人墓地,为研究人种学、婚姻状况、人群血缘关系、社会组织状况等课题积累了珍贵的实物材料。


4.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


西周的版图“扩大”了,不再是以往认为的宝鸡,而是绵延到了更西北的宁夏地区。这也是宁夏南部泾水上游地区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弥补了文献的不足,证明西周王朝对西部疆域的管理采用的也是“分封诸侯,藩屏王室”模式。这里还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2块,总计发现文字50余字。目前,甲骨文正在试读中。


5.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城门的构造被揭秘。此次考古发掘还印证了史书中对郑国“渠门”的记载,起到证史、校史作用。同时,这里还发现了战国时期带有防御体系的瓮城城墙,这在中原地区东周时期王城遗址中也是首次发现。全国最大型的车马坑也在这里重现。其中,郑公大墓共有葬车48辆,马124匹以上。


6.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


秦王的浴室什么样?御膳房怎么布局?逐渐明朗。栎阳城更是秦献公、秦孝公时期、秦楚之际塞王司马欣时期,汉初刘邦的都城所在。这里是商鞅变法发生之地。在三号古城发现的半地下建筑、浴室、壁炉等等设施,空心砖踏步、巨型筒瓦、瓦当等等遗物是迄今为止在秦考古发掘中年代最早的遗物。可以判断的是,相当多的秦汉建筑制度均应始于栎阳城。


7.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


惟一不是靠“挖”完成的考古项目,却明确了东汉帝陵墓冢的基本特征。东汉王朝共有12座帝陵,其中11座帝陵均位于河南洛阳境内,分布于邙山和洛南两个陵区。国家文物局早就明确不主动挖掘皇陵,因此此次考古历时十余年,以地面调查为主,找到了东汉帝陵墓冢的基本特征——封土平面为圆形,墓葬为长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墓,墓道为南向。


8.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


这里是我国迄今发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明清皇家道教建筑。目前,已揭露出大上清宫核心区域上清宫中轴线以东的范围5000平方米,建筑基址有龙虎门、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阁、三官殿、五岳殿、天皇殿、文昌殿、明清碑亭、东厢房等,周边环绕砖砌院墙。


9.吉林安图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


这里是金代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是中原以外首次发现的国家山祭遗存,对研究金王朝的边疆经略、探索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显然,金代的一些祭祀效仿汉制。遗址建筑轴线的南向延长线正对长白山主峰,建筑组群的布局及规制与以中岳庙、西岳庙等为代表的宋金时期皇家山岳祠庙非常相似,地望与规模也与文献记载相合。


10.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


这片水域共出水各类文物三万余件,包括属于张献忠大西政权的金封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和“大顺通宝”铜币,铭刻“大西”国号和年号的银锭等。此外还有属于明代藩王府的金银封册、金银印章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铁刀、铁剑、铁矛和铁箭镞等兵器。这些文物从时代上看,从明代中期延续至明代晚期;从地域上看,这些文物的来源北至河南,南至两广,西到四川,东到江西,涵盖了明代的大半个中国,实证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


相关报道:考古界“奥斯卡”开评27年,新疆八大发现获此奖,今年是通天洞


据新疆晨报(赵梅):一年一度的考古界“奥斯卡”——“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4月10日下午揭晓,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等十个考古项目荣获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据了解,“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由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和中国考古学会主办,活动始于1990年,被媒体称为“中国考古界的奥斯卡奖”,评选内容主要围绕过去一年中国考古最新成果,也会呈现中国考古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截至目前,评选活动已举办了27年,新疆共有8项考古发现先后入选。


考古项目名称:通天洞遗址


入选年代: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项目简介:通天洞遗址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南20公里的萨吾尔山,因该遗址洞口有一个和山顶相通的通天大洞,故称为通天洞。该遗址于2014年被发现,2016年至2017年夏季,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此进行了两期发掘工作。截至2017年9月,遗址中发现有连续堆积的旧石器-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地层。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骨骼,并发现有3个明显的火塘遗迹。石器工业显示出典型的勒瓦娄哇类型莫斯特文化特征,碳十四测定年代显示为距今4.5万年左右。


专家点评:该遗址出土的典型莫斯特文化遗存在国内目前只发现于少数几个遗址,为解决学术界争议的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是否存在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文化遗存,以及莫斯特技术的传播路线提供依据;在该遗址还发现可能属于铜石并用时代遗存,或与南西伯利亚的阿凡纳谢沃文化相关,这为认识新疆地区金属使用或冶金技术的开始提供新的考古依据;该遗址还发现了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小麦遗存,这对认识小麦东传的路径和机制有重要意义。


考古项目名称: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


入选年代: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项目简介:阿敦乔鲁遗址及墓地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2012年6至9月,考古工作者发掘了3座相互连属的房址和9座墓葬,获得了一批陶器、石器、石人以及铜器小件、包金耳环等珍贵遗物。遗址及墓地年代测定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属于青铜时代早期,考古工作者从遗迹的建筑规模及建筑特色等方面分析,阿敦乔鲁遗址很可能是博尔塔拉河流域具有中心性质的祭祀或举行重要仪式活动的场所 。


专家点评: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的发现,为西天山地区青铜时代遗址的具体面貌提供了一批全新的、重要的材料,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直接揭示了西天山地区与中亚七河流域的关联,在地区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遗址中大型石构建筑遗迹与墓群相互关系的确认,为全面认识早期游牧民的经济生活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


考古项目名称:鄯善吐峪沟石窟群和佛寺遗址


入选年代: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项目简介: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遗址是新疆东部最早开凿的佛教石窟遗址群,是研究佛教石窟寺艺术由西域向内地传播的关键节点。2010年,考古人员初步推断石窟始凿于约公元五世纪,沿用至公元十三世纪,其间经历过数次扩建、改建、封闭和维修加固。此次发掘发现了大量壁画,显示出较早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更为重要的是还出土的近万件多种语言文书残片(包括佛教写经、世俗文书等),还有绢画、木器、雕塑等。


专家点评:吐峪沟石窟群和佛寺遗址中的重要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古代佛教艺术从南向北、自西而东的传播,尤其是高昌石窟寺与龟兹石窟寺和内地石窟寺之关系等,提供了重要的物化资料。此外,它们对重新认识吐鲁番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各民族、各宗教和谐共存的社会背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考古项目名称:新疆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


入选年代: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项目简介:该墓葬群位于库车县友谊路地下街施工区南端,西距龟兹古城东墙约500米。墓葬群发现的砖室墓数量较多,规格高,分布密集。砖室墓分为长方形单室砖墓、斜坡墓道单室穹窿顶砖室墓和斜坡墓道双室穹窿顶砖室墓。墓葬为多人多次葬,墓内多撒有五铢钱,随葬陶罐、灯盏、铁镜、铁镞、骨博具、铜带钩、金箔饰物、五铢钱、剪轮五铢、龟兹小钱等。


墓葬形制与我国内地,尤其与酒泉、嘉峪关的魏晋壁画墓、敦煌佛爷庙湾墓地及祁家湾墓地、大通上孙家寨墓地等砖室墓葬十分相似,墓葬的年代可推定为晋至十六国时期(3世纪末至4世纪末),或稍晚一些。墓主可能是深受传统汉晋文化影响的龟兹国贵族,抑或就是居住在龟兹地区的汉地吏民、屯戍军吏或河西豪族移民。


专家点评:这是新疆首次在塔里木沙漠北缘发现和内地关系密切的晋十六国墓葬,形制复杂。它们位于距河西走廊如此远的地区,文化面貌却如此相近。此次考古发现对阐明汉晋时期中原王朝和西域绿洲城邦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及丝绸之路历史,具有重大价值。


考古项目名称: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


入选年代: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项目简介: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县石人子乡石人子村南的东天山北麓,西距巴里坤县城23公里。2006—2007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哈密地区文物局的协助下,对东黑沟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已发掘石筑高台1座,石围居住基址4座,墓葬12座,取得了重要收获。


据了解,东黑沟遗址是在东天山北麓发现的一处规模巨大的古代游牧文化的聚落遗址,现存新疆自治区博物馆的著名的裴岑碑,于清雍正七年(1725年)在遗址所在的石人子乡石人子村发现,又称《镇海碑》。碑文记载:“惟汉永和二年八月,敦煌太守云中裴岑将郡兵三千人,诛呼衍王等,斩馘部众,克敌全师,除西域之灾,蠲四郡之害,边境艾安,振威到此。立海祠以表万世”。记载了东汉顺帝永和二年(137年)敦煌太守裴岑率军在这里诛灭匈奴呼延王之事,填补了史书记载之阙。这一历史事实对我们判断东黑沟遗址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依据。


专家点评:古代游牧文化聚落考古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东黑沟遗址的考古工作是在该领域的有益尝试。在东黑沟遗址的考古工作中,研究者用考古学的思路,确认了居址、墓葬、岩画等属于古代游牧文化的基本要素,并试图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岩画进行分析、研究。在古代游牧文化考古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突破和进展。


考古项目名称:新疆若羌罗布泊小河墓地


入选年代: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项目简介:小河墓地在上世纪初由罗布猎人奥尔德克首次发现,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进行了调查发掘。从2002年底以来,通过跨4个年度的沙漠考古,共计发掘墓葬167座,出土珍贵文物数以千计。


墓地的外观为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沙山,墓地绝大多数墓葬结构一致,一般是先挖沙坑、坑中置胡杨木棺,然后在棺前后栽竖标志死者性别的立木作为墓葬标志物。考古工作者在墓地发现罕见的具有祭祀功能的泥壳木棺墓、墓地规格最高的木房式墓葬、成排布列的“木尸”墓。部分墓葬尸体、服饰、随葬品保存较好,采集30多具古尸标本,出土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墓地年代初步确认为青铜时代。


专家点评:楼兰地区史前考古资料表明,在这一地区存在一支文化面貌独特的考古文化。由于良好的埋藏条件,墓地诸多方面的信息得以较为全面的保存,尤其是极为丰富的与原始宗教有关的遗存,一批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尸、服饰等等,都为国内外史前考古所罕见。小河墓地的全面发掘是新疆史前考古的一个重要进展。


考古项目名称:新疆尉犁营盘汉晋墓地


入选年代:199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项目简介:该墓地发掘清理了132座汉晋墓,是目前罗布淖尔地区发掘的面积最大、发掘资料最为丰富的一处墓地。该墓葬群中出土大量木质器具和纺织品等随葬品。尤其是15号墓,出土的红地对人兽树纹双面罽袍,堪称稀世瑰宝。其面料是一种双层两面纹组织的精纺毛织物,通幅织出成组的以石榴树为轴的两两相对的裸体人物、动物,带有浓郁的希腊、波斯艺术风格。与其它墓葬相比,其埋葬位置、葬俗都十分特别,其面具、服饰及棺外狮纹毯异域特色明显,考古工作者判断,墓主生前一定有着特殊身份地位,初步推测他可能是一位来自方从事贸易的富商。


专家点评:营盘汉晋墓地位于丝绸之路交通要冲,出土文物中土著文化因素与东、西方文化因素共存,表现出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研究当时丝绸之路贸易、交通、中西文化交流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考古项目名称:新疆民丰尼雅遗址


入选年代:199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项目简介:尼雅遗址是20世纪初英国学者斯坦因首次发现,位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以北约100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周围分布着古城、佛教寺院、住居址、畜舍、田地、窑址、道路、果园、官署、墓地等各类遗迹,多数遗迹已被黄沙湮没或风蚀殆尽。


1995年,中日合作尼雅遗址学术专察队对遗址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多处排列有序的居室建筑,房屋内有功能各异的空间单元。考古工作者从中清理出土木构件、佉卢文、毛织物、丝绸、铜饰件、料珠等文物。由于沙漠干燥的环境,遗址中还保存下来较多华丽的织锦绮绢衣物、毛织衣装和生活用品。


专家点评:1995年尼雅遗址考古工作是20世纪尼雅考古中收获最为丰硕的一次,它使近百年历史的尼雅考古学研究及丝绸之路南道汉晋考古学研究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将有力地推动西域史学各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和丝绸之路史的研究,为今后西域考古学研究建立一个标尺。





猎奇窝 CopyRight© 2013- www.lieqiwo.com All rights reserved